19 August 2014

Carpe Diem



多少个无所事事的下午和黑夜,在网上搜索电影的时候,“Dead Poets Society” 这部电影总不时出现在戏单里,可又总是没能耐着性子去选这么一部老旧的电影来消磨时光,1989年,可是我才两岁时上映的电影啊。

直到Robin Williams的死讯传来,才终于找出来看完了。

片子到最后,还是忍不住要哭了。

《暴雨骄阳》(Dead Poet Society)里的罗宾威廉斯(Robin Williams)是一个完全不一样的罗宾威廉斯。在许多人的认知中,他是位幽默可爱的喜剧演员,但他的骤逝,却让他在这部悲剧电影里重生了。

死讯传来那天,大家都在哀叹“O Captain! My Captain!”,就像电影里罗宾威廉斯饰演的中学英文教师基廷(Keating)让学生们靠着橱窗对着老照片,倾听那来自从前从前的呼唤,的那一幕,一句句从诗里寻找对生死的想像。存在与消亡。

基廷是个颠覆性的教师,打破传统与常规,教育学生以开放的方式阅读。

从诗开始。

启蒙与腐朽现实之间的拉锯,造成悲剧一发不可收拾。最后学生全体爬上桌子抗议,多么感人,却又教人哀伤,那原只不过是何等卑微的意志胜利,现实的枷锁仍在加重,对抗教条主义,开放思维的种子能够开花吗?电影里的1959年代。

基廷让学生发出“粗野的狂喊”(yawp,出自惠特曼《自己之歌》),寻找真我。

这部电影影响了一代文青,对开放式教育的无限憧憬。

电影里,热爱演艺的优秀学生尼尔(Neil)经不起父亲的禁锢与压迫,最终选择自轰,揭开了噩梦的盒子,而现实中罗宾威廉斯亦也寻短,戏里戏外无不教人唏嘘。

但电影始终是电影,基廷一开场就吟唱着“O Captain! My Captain!”(哦,船长!我的船长!)本身就隐喻着死亡。大文豪惠特曼(Walt Whitman)笔下的“captain”指的是遇刺而亡的林肯。本诗写在1865年林肯遇刺之后,收录在诗集“Sequel to Dru-Taps”,后来又再收录到惠特曼最重要的选集《草叶集》当中。

出生于1819年的惠特曼经历了美国内战,他的诗作非常关心美国政治历史,不少作品使用“船”、“航行”的意象来隐喻美国现实。

在《哦,船长!我的船长!》诗中,惠特曼追悼了船长在成功领航一次艰难的航程后而牺牲,留下了胜利的硕果,而电影中基廷则以此激励自由民主的新理想,想要通过教育改变下一代。林肯的死亡与基廷最后被驱逐的遭遇,交相指向当下的悲剧,却又许一个光明的未来。

现实总是残酷的,逝去的不会再回来。与忧郁症和帕金森症搏斗的罗宾威廉斯,最后选择了死亡。他所演活的教师基廷,却一如莎士比亚所说的,通过文字(电影)成为永恒。

No comment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