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1 January 2015
【小生之言58】新年伊始让我们来许个愿
难道伏尔泰的名言“我不认同你的观点,但我誓死捍卫你说话的权利”这句话,到了2015年还没能成为一个普世共识吗?
以极端暴力终结某种观点的现实,仍在上演。
巴黎北郊,星期五阴雨的早晨,两个蒙面枪手——被法国警方通缉的库阿希(Kouachi)兄弟,在我写这篇文章的时候,已经被警方包围。他们相信也挟持了人质,仍在对峙当中,局势非常紧张。
虽然两人曾与圣战组织有联系,也受过武装训练,但事件是由恐怖组织所策划,或是个人恐怖主义的行为,仍是未知数。
《沙尔利周刊》(Charlie Hebdo)十名职员、画家,以及两名警员,就这样在光天化日下被射杀。凶徒在街头开枪的画面,仍在全球的媒体报道中回响着,让人又想起去年起伊斯兰国组织斩首被绑票的国际记者的那些残忍事件。
《沙尔利周刊》向来以辛辣的讽刺风格著称,它以左倾立场评议时政,对丑态百出的政客,对伊斯兰、犹太等基本教义主张,总毫不留情,甚至露骨地嘲弄。四年前,他们开了伊斯兰先知莫罕默德的玩笑,由穆罕默德“主编”该期特别版“Charia Hebdo”以谐音调侃了“Sharia”(伊斯兰法),结果招到汽油弹袭击,整个办公室都被烧了,当年没有人受伤,但编辑部的成员这次却没能幸免。
除了嘲讽伊斯兰教先知,这份周刊也调侃耶稣和教宗。并不是每个人都能接受《沙尔利周刊》的风格,法国当地不少团体,包括当地伊斯兰教组织,都曾把周报控上法庭,辩论其言论到底是抵触人权的歧视,或是人权所保障的言论自由。
当暴力团体选择武力镇压《沙尔利周刊》的言论,血洗编辑部的时候,理性辩论又注定被模糊,取而代之的是仇恨的轮回。人们走上街头谴责暴力,声援受害者,政客重申国家反恐政策;另一边厢,暴力集团则借此宣传极端主义,企图边缘化全球范围的穆斯林,以便将他们逼入麾下。
在这之间,留下来的反思的缝隙,就急需要更多理性来填补,决不能将《沙尔利周刊》神化,也决不能妖魔化穆斯林。
枪杆子是武器,笔杆子也是武器。
鲁迅说精短的杂文能像匕首针砭时弊,那么政治漫画让人一目了然的特性,更能放大批判的效应,所引起的认同、反感与反思也就越大。
英国得奖艺术家奥菲利(Chris Ofili)曾以大象大便与女子阴道、屁股的照片为素材,创作了作品《圣母玛利亚》,挑战了整个基督教世界对圣母形象的认知,一时舆论哗然,画笔就成为插入文化价值核心的利器。
在《沙尔利周报》事件上,涉及到更大范围的文化冲突:一边是西方百无禁忌的自由民主个性,另一边是神圣不容亵渎的宗教底线,争议起来就好像不在同一个平面对话,永远找不到交集。
现实是,事件后,尤其欧洲各国的反恐策略、移民政策势必有重大调整,以防止恐怖主义在自己境内滋长,这是否进一步在人与人之间平添猜忌?
这么说来,“我不认同你的观点,但我誓死捍卫你说话的权利”这句话,真的没有办法成为普世价值吗?
但我相信,这样的冲突,这样的悲剧,并非噤声与反智的开始;它势必将在人们心中埋下恐惧以外的东西,开启更多对话,求同存异。
Subscribe to:
Post Comments (Atom)
2 comments:
好虚伪和媚俗的假文青。
“……只想说,没必要继承Charlie Hebdo的个性,毕竟这只是一份不到3万销售额的周刊,它的论述并不是主流意见,不要被血洗事件冲昏了头,不要神化Charlie Hebdo,也不要污名化伊斯兰文化,西方早就淘汰用藤条教育孩子的方式,那为什么不能以循循善诱地方式探问现实世界呢?”
充分地展示你對文學和藝術的無知與媚俗。
小弟向来无知,愿闻高见。
Post a Comme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