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6 October 2011

【小生之言6】后现代神明

乔布斯过世那天,惯性起床便摁开电脑,我望着面簿上满墙的R.I.P(Rest In Peace),才发现苹果/乔布斯对我身边的朋友竟有如此紧密的联系。犹记得3月日本海啸发生后,自己面簿上也随处可见哀悼之词,但当时更多的是对生命消逝的同情同理,而今次人们对乔布斯的却是如此亲昵的追怀。

乔布斯被尊为改变人类生活的伟大发明家、企业家、创意家,他同时也是抗癌斗士,传统教育体制的叛逆者,没有一样不足以成为人们的楷模。

乔布斯是教主,以一种拜物教为隐喻,继续被书写,他的传奇还在延续。拜物教是消费社会的典型商品拜物逻辑,毕竟商业文化与宗教之间有着同型异构(homology)的关联,人们通过购买苹果、使用苹果来实践苹果所代表的创意与优雅,以此区别于人。
而拜物教需要仪式。

乔布斯每每走在展台上推荐新苹果产品时散发的那种魅力,一颦一笑无不牵动苹果迷、普通苹果用户、甚至非用户的神经,就像聆听一场场神圣庄严的仪式一样。随后便有人彻夜排队,抢先购买新产品,成为能够体验最新科技概念的第一人,并接受店员的鼓掌与欢呼。也只有这样,仪式才能顺利完成,因为仪式总是双向的。

乔布斯罹患胰腺癌后,苹果股价更与其健康挂钩,可见其个人影响之大,教主之称实不为过。

乔布斯如今已被并列在爱迪生之后,足让诺贝尔奖得奖的科学家们黯淡无光。但乔布斯似乎商业气息更重些,少了一丝科学家的终极关怀。

乔布斯最为人津津乐道的成就便是触屏手机的行销与研发。行销方面就是我前文提及的拜物教仪式,至于其研发,首先就得提及苹果手机的简易操作,就连两、三岁小童都可以从容掌握。我身边不少妈妈级亲友,下班后到家,孩子见了兴奋不已,乍看是多么温馨的场面,却原来孩子是要讨苹果手机来玩,讨不着要哭要闹。这些妈妈级亲友们也顺势把手机递给孩子,兀自办自己的事情,像是极其自然的亲子互动。

其实从今年初发生的苹果手机闹钟集体失灵事件中,我们就能看到苹果的影响力,以及人们过于依赖科技产品的生活模式。

我突然有个疑惑:几十年前,当日本家庭电器统治我们生活的时候,为什么没有激发人们对任何一个家电发明者的感念呢?

或许可以这么解释,乔布斯是后现代的神明,在这个后现代语境下,他是绝对的成功典范。
后现代是什么?后现代发生在资本主义蓬勃的都会中,由于大都会中一切流转迅速,无论是金融、资讯抑或情感都转瞬即逝,以致人与人之间关系十分淡薄。

后现代社会的结构多元混杂以及多变性,致使个人主体性被消磨殆尽。或许就是在这种主体性流逝的背景下,苹果彰显个性的概念即刻变得充满诱惑,迅速捕捉众人的兴趣。当乔布斯的个人魅力与产品相结合时,苹果顿时另增一种说服力。

渐渐的,当苹果越来越流行,以致走在城市任何角落都能见到每个人都陷入触屏里无法自拔的游戏、视频或社交网站里的时候,我开始怀疑这仅仅是一场后现代骗局,全然毫无个性可言。

当然,在令人难忘的斯坦福大学演讲中,乔布斯还是以其丰富的生命历程,教授人们如何把握生命,如何追逐梦想,并且学会不放弃。

或许,乔布斯与苹果产品并不是密不可分的,拥有苹果产品并不能让你能成为乔布斯,我们还必须学习乔布斯的优点,而不是陷入商品拜物的迷思之中。


最后,在铺天盖地的哀悼以及赞誉声中,我看见一张关于东非索马里大饥荒的照片,下面写了一句话发人深省:一个人死了百万人为他哭泣,一百万人死了却没有人掉一滴泪。瞬时有种“人死有重如泰山,轻于鸿毛”之感慨。

2 comments:

maileng said...

“一个人死了百万人为他哭泣”

因为有窜来窜去的钞票加持。

牛油小生 said...

詹明遜說中了的“晚期資本主義社會”?哈哈,現實一種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