欧美诸国空袭叙利亚,百姓死伤并不亚于恐袭,反而成为伊斯兰国宣传的工具。 |
11月13日晚上,我在布里斯班昆士兰表演艺术中心看音乐剧《悲惨世界》,次日一早搭飞机回来,一下机就读到巴黎遭遇恐袭的新闻。死伤最严重的地方,是在巴塔克兰(Bataclan)剧院。我透过视频,想象那过程的骇人,剧场的密闭空间、子弹、鲜血、死亡,以及其后的警匪驳火、哀伤、报复……凡此种种,想象那天身处表演艺术中心的我,如果遭遇这样的袭击,该怎么办?
剧场空间变成一个杀戮的舞台,很多人看到了伊斯兰基本教义极端主义,但那事件也令我联想起2012年美国奥罗拉电影院枪击事件,以及挪威纳粹分子布列维克。
回顾九一一事件以降,我们总能透过媒体直播、复制恐怖袭击的画面,飞机撞入世贸大厦、爆炸、惊慌逃窜……到今年初法国《沙尔利周刊》(又称《查理周刊》)编辑室遭枪手血洗,人们也通过直播目睹了警方追捕恐怖分子的全过程,还有伊斯兰国组织崛起后惯用的恐吓性斩首、屠囚画面,恐怖主义在这十几年间,反复作为可视的事件被复制、重演。
法国已故后结构主义哲学家德希达(Jacques Derrida)在九一一事件发生后,即谈到西方媒体的操作,如何把暴力的内容简单化、纯粹化,使受众的理解变得片面,而忽略了西方自身如何制造恐怖主义。
恐怖主义之所以恐怖,是因为它变得片面,反思缺席。
在《恐怖主义的哲学》中,德希达与德国哲学家尤尔根·哈贝马斯(Jurger Habermas)分别就恐怖主义提出见解,这本于九一一事件后出版的书,有太多值得借鉴的历史经验,令人不得不深切反思,敌我关系是如何变得像今天这样的理所当然:是因为美国的邪恶轴心论调?还是恐怖主义的反扑?
哈贝马斯以现代性的历史角度检视恐怖主义。17、18世纪法国大革命爆发,欧洲进入启蒙时代,开启现代性,理性主义得到发展,但19世纪以降,资本主义取得主导地位,经济与资讯进入全球化的年代,西方列强瓜分中东,现代性并没能让阿拉伯人民取得民主与自由,反而在传统生活被拔除的过程中,产生巨大矛盾。
德希达也批判了美国在中东的布局,比如扶持独裁政权,均为恐怖主义铺路。
如果以后殖民主义的脉络来批判欧美诸国百年来如何瓜分中东的石油利益,从一战后,英、法、俄三大霸权瓜分鄂图曼帝国的赛克斯—皮科秘密协定(Sykes-Picot Agreement)就可见一斑。其后遗症,就是叙利亚、伊拉克、约旦、黎巴嫩、科威特等国界的划分,暴力撕裂自然民族聚落的分界,为多年来族群冲突留下伏笔。
巴黎恐袭事件后,各国表达反恐立场,仿佛万众一心,但俄罗斯战机遭土耳其军方击落,却在在暴露了各国间的紧张关系。进一步观之,整个中东权力集团的矛盾,其程度并不亚于冷战,各个政权与武装组织在诸国的资助下,多年来扮演利益争夺的代理人。
单就叙利亚内战,阿萨德政权背后有伊朗和俄罗斯做后盾,反对派如自由叙利亚军等组织,背后则有美国、法国、沙特、约旦等在撑腰。土耳其虽是美国盟友,却压制反对阿萨德政权的库尔德人,现在还射下俄罗斯的战机。混乱的合纵连横局势中,伊斯兰国组织趁机崛起,通过极端意识形态、走私石油古迹的利益,建立庞大势力。
回到哈贝马斯与德希达的观点,前者认为恐怖主义是现代性中,理性沟通扭曲崩裂的结果,后者认为恐怖主义更像是自体免疫的第三阶段。第一阶段是冷战;第二阶段是冷战结束后,九一一事件被纪念日化;第三阶段则是镇压的恶性循环,西方正走在自毁之路。
他们提出的解决方案是超越国家主权的国际机构,更深化的世界主义,但十多年后的今天,联合国、国际特赦组织等世界主义机构,依然受国家主义绑架。这些机构从2011年叙利亚危机爆发,便不断向国际社会疾呼,却四年来不受重视,以致有今日巴黎恐袭如此标志性的悲剧发生。
或许空袭之外,国际社会更应该建构一个更有效的国际主义机制,对付犯下战争罪行的阿萨德政权与伊斯兰国,匡正普世正义,才能消弭极端主义,但在各自权、利面前,普世价值似乎显得一文不值。
剧场空间变成一个杀戮的舞台,很多人看到了伊斯兰基本教义极端主义,但那事件也令我联想起2012年美国奥罗拉电影院枪击事件,以及挪威纳粹分子布列维克。
回顾九一一事件以降,我们总能透过媒体直播、复制恐怖袭击的画面,飞机撞入世贸大厦、爆炸、惊慌逃窜……到今年初法国《沙尔利周刊》(又称《查理周刊》)编辑室遭枪手血洗,人们也通过直播目睹了警方追捕恐怖分子的全过程,还有伊斯兰国组织崛起后惯用的恐吓性斩首、屠囚画面,恐怖主义在这十几年间,反复作为可视的事件被复制、重演。
法国已故后结构主义哲学家德希达(Jacques Derrida)在九一一事件发生后,即谈到西方媒体的操作,如何把暴力的内容简单化、纯粹化,使受众的理解变得片面,而忽略了西方自身如何制造恐怖主义。
恐怖主义之所以恐怖,是因为它变得片面,反思缺席。
在《恐怖主义的哲学》中,德希达与德国哲学家尤尔根·哈贝马斯(Jurger Habermas)分别就恐怖主义提出见解,这本于九一一事件后出版的书,有太多值得借鉴的历史经验,令人不得不深切反思,敌我关系是如何变得像今天这样的理所当然:是因为美国的邪恶轴心论调?还是恐怖主义的反扑?
哈贝马斯以现代性的历史角度检视恐怖主义。17、18世纪法国大革命爆发,欧洲进入启蒙时代,开启现代性,理性主义得到发展,但19世纪以降,资本主义取得主导地位,经济与资讯进入全球化的年代,西方列强瓜分中东,现代性并没能让阿拉伯人民取得民主与自由,反而在传统生活被拔除的过程中,产生巨大矛盾。
德希达也批判了美国在中东的布局,比如扶持独裁政权,均为恐怖主义铺路。
如果以后殖民主义的脉络来批判欧美诸国百年来如何瓜分中东的石油利益,从一战后,英、法、俄三大霸权瓜分鄂图曼帝国的赛克斯—皮科秘密协定(Sykes-Picot Agreement)就可见一斑。其后遗症,就是叙利亚、伊拉克、约旦、黎巴嫩、科威特等国界的划分,暴力撕裂自然民族聚落的分界,为多年来族群冲突留下伏笔。
巴黎恐袭事件后,各国表达反恐立场,仿佛万众一心,但俄罗斯战机遭土耳其军方击落,却在在暴露了各国间的紧张关系。进一步观之,整个中东权力集团的矛盾,其程度并不亚于冷战,各个政权与武装组织在诸国的资助下,多年来扮演利益争夺的代理人。
单就叙利亚内战,阿萨德政权背后有伊朗和俄罗斯做后盾,反对派如自由叙利亚军等组织,背后则有美国、法国、沙特、约旦等在撑腰。土耳其虽是美国盟友,却压制反对阿萨德政权的库尔德人,现在还射下俄罗斯的战机。混乱的合纵连横局势中,伊斯兰国组织趁机崛起,通过极端意识形态、走私石油古迹的利益,建立庞大势力。
回到哈贝马斯与德希达的观点,前者认为恐怖主义是现代性中,理性沟通扭曲崩裂的结果,后者认为恐怖主义更像是自体免疫的第三阶段。第一阶段是冷战;第二阶段是冷战结束后,九一一事件被纪念日化;第三阶段则是镇压的恶性循环,西方正走在自毁之路。
他们提出的解决方案是超越国家主权的国际机构,更深化的世界主义,但十多年后的今天,联合国、国际特赦组织等世界主义机构,依然受国家主义绑架。这些机构从2011年叙利亚危机爆发,便不断向国际社会疾呼,却四年来不受重视,以致有今日巴黎恐袭如此标志性的悲剧发生。
或许空袭之外,国际社会更应该建构一个更有效的国际主义机制,对付犯下战争罪行的阿萨德政权与伊斯兰国,匡正普世正义,才能消弭极端主义,但在各自权、利面前,普世价值似乎显得一文不值。
No comments:
Post a Comme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