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hantom of the Opera in Esplanade(15/4 Sun)
刻意掩饰的布,洒满镜框和舞台,映在刚进场的眼神里,勾唤一种似曾相识的记忆。我们一行四人就坐在居高临下的第三层,静候那向往已久的期待。
竞标的叫卖,敲醒了黑暗中的寂静。被捧着的猴子音乐盒播放着魅影凄凉的悲歌,接着,瘫在舞台上的水晶吊灯,骤然升空,重燃魅影的激情。在主题曲激昂的烘托下,远古的记忆便都脱下那层神秘面纱,一座歌剧院横空出世,惊呆了那睽睽的众目。这个序幕,回荡在脑海里的却是电影版《歌剧魅影》的黑白场景,虽然精彩,却少了点创意(毕竟舞台没能体现黑白特别的感受)。
炫目的舞台效果充斥着整个演出。最有趣的是经常出现场景角度的切换。平常的我们只应当看到正面的演员,而,Christine第一次谢幕时,视角是由内而外的,造成一种错觉——观众其实也正被另一面的“观众”注视着,于是,雷动的掌声,似乎也是为观众而拍了。
两个剧场老板用俏皮的旋律朗诵魅影捎来威胁的讯息,玩世不恭地潜藏一种危机。Raoul等人的介入,让原本调皮的曲风变得不实在,你言我语的,形成一种混乱的秩序。我想,这便是高行健《车站》要达到的某种实践吧!
赫然发现,舞台上的阶级——那饰演伴舞娘的演员,不管是否在跳舞,双脚永远踩着芭蕾的步伐(被魅影吓着也要360度盘旋着尖叫),阶级不变,引发世袭的猜想。同时,三维的音响也让魅影更加扑朔迷离。时而左时而右,就像在耳后一样,大家不禁要扭扭脖子,察看魅影是否就在身旁。
舞台上方的天使,三三两两围成倒三角,下降时,俨如一金黄色面具凌空的眼神,注视着热恋的Raoul和Christine,注视着整部剧,也注视着你和我。 当魅影从那凌空的面具中爬出来后,angel与phantom的界限变得更模糊——既是天使,又是魔鬼!原来,那面具的表情,便是魅影的表情。
魅影,伪装着自己,用面具遮掩丑恶的面容,但其实,杀人的,是戴着面具的phantom of the opera,而摘下面具后就只有深爱着Christine,angel of music的心了。这个时代,吻,已经成为女性专署的胜利了。深深的一个吻,就融化了魅影的心,成了故事三全其美的结局。而当魅影消失在众人眼前后,留下的只有那苍白的面具,还有主题曲的旋律——一点留白的结局。
这是歌剧(音乐剧),总得说说音乐吧 。非常佩服演员的专业素质,并且在没有前奏的情况下,极准地唱出下一乐章。综合三个版本——1986、2004 (电影版)还有今天的版本,我更喜欢86 Christine (Sarah Brightman) 那甜美迷人的声音、04 Raoul爽朗的笑容(总觉得刚才的Raoul不够投入,没能感动我竖毛肌的抽动),还有刚才魅影性感的声音。
这是部脍炙人口的音乐剧,几乎首首都是琅琅上口的经典。其中《All I Ask of You》,小弟不惭,竟然还曾经演唱过,听到时,不禁落了一身的鸡皮疙瘩,不禁回温那往事。身为一个合唱团员,我终于经历了第一次的歌剧经验,真的满足了我视觉与听觉的享受。
总的来说,这是一场舞台效果极佳的音乐剧,演员的超专业水平也是我们望尘莫及的。什么时候新山才会有这样的艺术享受呢?也许我们这一代人更应该积极拓展新山的文化根基,一步一步来,我相信,陈老师的梦想,并不遥远。
No comments:
Post a Comme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