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8 May 2008

活着

余华的《活着》——之前看了张艺谋导的电影版本,这次读起来多了许多画面感,也更能拨动我的心弦——仅能算是个中篇吧,我花了一个晚上就读完了。好多天不读书,一拿起来就有点瘾儿。记得以前看金庸的小说还有《三国演义》时都有这种毒瘾。

电影和小说有许多差异,第一个便是叙事角度的问题。小说是后设结构,由一个搜集民歌的“我”来带出福贵这个“我”的故事。通过外在的我让悲剧的发生得到间隙,让我们读者喘口气,太浓烈的悲剧。

福贵的一字一句都那么的看透生命,把悲苦说得轻松自如,感染力反而更大。那一幕福贵想送走凤霞又把她背回来的情节实在让我忍不住落泪。余华自己说,“活着”就是“承受”,承受那些生活的苦,并不需要“呐喊”出来。的确,承受苦的人总都不觉得自己苦,这样才能继续“活着”。

“活着”,需要很多毅力和勇气。

余华也说“活着”并不是“幸存”,“幸存”是别人的观点看法。作为看客的我们,不都经常怜悯着所谓悲苦的人吗?我们往往忽略活着的人的毅力以及勇气,怜悯往往是虚无的表现。

天灾不断,但,活着的仍继续活着。死者已矣,时间并不为谁停留。做善事的继续做善事,业障也仍天天堆积,不管世界变得怎么样,我们仍需要努力活着。活着,便是努力承受啊。

最近粮食“危机”,不管是真是假,总启蒙了一些懵懂。我们所谓中产阶级,的确主宰着这个世界,世界因我们而改变。我们中产阶级的文化是改变世界的一大洪流。我发现啊,爱喝炖汤的我们实在是浪费食物的家伙。那么多能填饱肚子的食材被汤水吸走精华后,都被扔掉。多少人连渣也吃不到呢。

所谓享受,那都是超越“活着”的事。

许多人仍找不到活着的诀窍。我们要像福贵那样吗?他是乐天知命还是缺乏抗争?身不由己啊,我们的一举一动、一思一想,用后现代、后殖民的语境来说,不都是受意识形态控制吗?人永远不自由,总有控制你的东西。唉,人就只能承受着一切,而活着。

No comment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