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7 April 2009

拾穗

提起这名字的时候,隐约记起一幅画或什么的。那是十九世纪末一个黄昏秋收后的残景,遍地零星陨落的麦穗,泛着昏黄。三位驼着背的农妇,看不清表情,一手捏着残穗,一手在荒坪上寻觅。捡拾麦穗,也意味着捡拾生命。


“拾穗”的典故来自《旧约圣经》,合唱也源自宗教仪式,似乎牵扯着某种联系。“拾穗”被选作十周年演唱会主题之后,才上网翻查这幅画的意涵以及历史。发现米勒所要表达的不仅是一种普通的刻苦,而是更深沉的有苦有悲。上帝赋予的机会。

室内合唱团在新山立足十年,作为一个业余团体,不可谓不坚韧。团员自掏腰包维持团体运作,好不容易两年前靠毅力换来一所团室。失去固定指挥领导后,却依然办了两场分量不轻的演唱会,一次与台湾唐天鸣老师合作,另一次与KCC联合演出。这次,主要演绎新加坡作曲家吴多才作品,还有不少马华现代诗词曲目,当然少不了陈老师。

逝者如斯夫,十年来,一直努力弯腰着,拾穗,虽然收获并不丰硕,但这却是躬着背一点一滴累积下来的。在新山,为音乐付出,就像拾穗者那样卑微贫困。马华至今仍没有全职作家,就因为文化生意在马来西亚找不到市场,人民鉴赏品味普遍不高,毕竟艺术是饭饱后的消闲。一场演唱会,五六百人已相当欣慰,但这是不足的。在新山搞音乐,大概就像收割机掠过一片麦田后,麦场剩下零星残败的麦梗、麦穗一样,没能够更广泛地把那种感动递送出去,最后仍由同一群拾穗者,一滴一点收回去。

2 comments:

siewli said...

舞蹈团也跳过《插秧》,差不多一样啦!

YekHong said...

加油,期待你们的演出。
别忘了我可是团友咧,哈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