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 November 2008

牛油小愤青

刚才读了衣老师关于黄山的文章,顿时自惭形秽。唉,小生的游记,只懂得埋怨游人太多,或者是发景区门票还有纪念品商的牢骚之类的言辞,说到描写与体验,仿佛等于零。难道小生的游记只看见了那些恼人的旅游文化现实吗?美丽的风景内化不了,更外化不出文字来。

刚才,不知道是听错了时间还是什么的,一个人呆坐在五角场广场中央等待。那张凳子位置并不好,小生四十五度俯视角度恰好是半截烟蒂还有一口痰。左右顾盼,没有其他空位了,小生只有拿起《如果在冬夜,一个旅人》遮挡这两种中国式的恶心。但,恶心是在心里萌芽的,“眼不见为净”是假道理。无法专心阅读,心里尽是疙瘩。

在中国,有几件事使小生难以忍受。首先,是当街吐痰的陋习。他们很熟悉这种文化信仰,仿佛是每天必须操行的仪式。据小生观察,吐痰者倒有几种形象可言,最具代表性的非王老五莫属。如果你看过《王老五》这部老电影,你一定对他那吐痰过程赞叹不已——仰一仰头,“Kooi~”拉长音,看准目标,调整弹道射角,“呸!”凌厉的staccato。整个过程就像进行曲一样明朗,路人也能够闻声规避。王老五都是老一辈的了,年轻人里也有不少吐痰的,当然,接受过新教育的年轻人,对吐痰也有一定讲究。比如说,他们绝不随地吐痰,那是违法的。他们一定会找到合适的地点,比如说街道两旁的沟渠、花草树木之类等地。他们倾向于把痰聚集起来。还有一种呢,是羞涩型的,他们之中,女性居多数。他们总是悄无声息地在口中酝酿了一湖痰,然后轻轻地让不很浓稠的秽物从吻缝中流出来。这类型的杀伤力不强,子弹速度缓慢,不像前二者的奔腾与狂放,但毕竟动作明显,刻意的掩饰容易被人察觉。

吐痰的文化必须受到尊重,但毕竟小生没有天赋,难以入乡随俗。接着呢,就是中国人的烟雾弥漫了。小生觉得,北京与上海的空气污染这么严重,多少与人民嗜烟如命有关。说得夸张一点,中国应该是世界上唯一允许烟客在室内抽烟的国家,而且还是超级大国。中国对待人权的尺度可见一斑,胡佳活该被判入狱,你看,人民除了拥有吸烟的自由,还拥有吸二手烟的自由。烟民无所不在,就连一个大学,都不会禁止其教授在讲堂内吸烟。果然,中国人都是龙的传人,所以必须历练吞云吐雾。

第三个呢,无疑就是这里的自行车文化了。自行车的普及,对环保作出巨大贡献,而且节省空间,很符合未来文明的发展趋势。问题就出在,中国人不习惯在其自行车的煞车器上点上几滴润滑油,可见他们拥有一种从一而终的情结,绝不容许对其自行车加油添醋。不管自行车多老多旧,他们都照样骑着它,直到白发人送黑头人。所以,每天,行走在街上,除了秋天常飘起的细雨之外,就是那声声划破宁静的尖声裂帛。一辆、两辆、三辆,掠过你的臂膀尖叫,交织成最new-aged的乐曲,你完全无法领会其中奥妙。哦,最可怕的还是助动车,不不,应该是巨大的公交车。它们速度快,体型更大,发出的尖叫更可怖、更裂人心扉。你看,在中国,小生眼睛看到的是痰,鼻子嗅到的是二手烟,耳朵听到的是自行车的噪扰,剩下的喉舌、触觉两种感官就暂且不说了。

哦,那时的小生读了几章,就阖起书本,原来隔壁座空了,屁股赶紧就移师过去,接着发呆,直到电话那头的人说,“再迟半个小时怎么样”的时候,小生才决定独自觅食填饱肚子,这一段故事才得以结束。说了这么多,很大程度是为了回应秀莉小姐上一篇对小生提出的热烈期许。怎么样?够愤青吧?哈哈。

2 comments:

Anonymous said...

咦~~你形容到够逼真哦
看了都觉得好恶心
你该不会回来后也在这里乱乱射吧?
哈哈

Anonymous said...

我的天啊!~~
真的有够恶心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