想必,这个学期是小生看最多电影的学期了,主要原因不是因为拿了一门关于华语电影的课,而是因为课余时间太多的关系。为了不荒废思维的运转,就把一些看电影后的感想写一写,当作自己的一份小作业也不错。
《Wall E》
电影对未来充分发挥幻想与恐惧。Wall E仿佛是中国古典小说里的非生命物质,感染了俗世间的感情尘埃,修炼成精的一块顽石。他倚赖纯真的心打动了另一架机器人,用世界上仅存的一点绿意唤醒逐渐物化的人类心灵。寓言化的故事比较容易使人接受,但,属于温馨小品的大团圆结局,无法给人以更大的震撼。人类文明的进化是人类物种的退化,这一命题被卡通化了相当讽刺,尤其体现在当那些沉浸在虚拟世界的大宝宝们站起来的一刻。Wall E的残旧过时,还有一大群坏掉“秀逗”的机器人成为“救世主”,其中的意味是最近相当流行的一种好莱坞观点——“世界和平”之类的大问题,似乎仰赖于主流之外,甚至是主流所不能容许的一些组织成分,来完成。这让人联想起了《The Day After Tomorrow》结局中,美国总统对“第三世界”国家说“感谢”的那一幕。
《赤壁》vs《见龙卸甲》
虽然刘德华是小生钟爱的一位演员,但,不可否认的,《见龙卸甲》的确没有什么值得深究的部分。改编自小说,洪金宝饰演的叙事者角色无法良好发挥。电影为了凸显赵子龙,却忽略了叙事者的重要性。反观《赤壁》,虽然不少人觉得节奏太慢,但小生觉得恰到好处,只嫌小乔演得有点太过淫荡罢了。电影里放大了孙尚香的戏份,为这类以男性为主的历史叙述增加一点阴性色彩(当然,不是屈服于床上的那种,而是把马儿、大耳推倒在地的抗争形象)。诸葛亮的接生、养鸽子、谈吐的有趣,都不是传统天上地下唯我独尊的智者的形象。神性被降低了 ,反之,他的人性就被彰显了。而电影剧本似乎刻意为周郎翻案,他几乎成为剧中更完美、更文武双全、更温文尔雅、更柔情似水、更得人心的英雄角色。
另一方面,请看:曹操、刘备,是中国演员;孙权,是台湾演员;诸葛亮是台日混血;周瑜则是香港人。假设这是隐藏的一层隐喻结构,则是一群港、台、日为首的弱势力量对抗强大的权力中心的中国(刘备姑且不算,因为他是少数的弱势者)。结局耳熟能详,这样子的猜测,是不是多了一份用心?但是,如果把这些港、台、日的元素囊括在刘备底下,那又是另一种权利的诠释,他们又是否隶属于另一层面的“中国”呢?三国故事渊远流长,到如今人人津津乐道,大概与两岸三地的政治现实脱不了关系吧。
《百变金刚》
十几年前开始,周星驰就以颠覆、无厘头闻名,这部大作,也算是相当“后现代主义”的作品了。小生把他与《现代启示录》联系在一起。这是十几年前,电影对科技再现出来的恐惧。这类恐惧的体现非常多,诸如《科学怪人》之类的都是讲述这一课题。不过,星爷的颠覆就在于,《百变金刚》的低俗性。这位超人是由《日常生活百科全书》组成的,会变成饭锅、熨斗、微波炉之类无法令人联想起任何关于英雄的形象。剧情的松散、节奏的过快,也是体现后现代快餐文化的最好剪辑再现,适当丑化美女也是星爷早期管用的技俩。
《喜剧之王》
电影里头几次出现的那位赤裸的小孩的用意,小生百思不得其解。
《青蛇》
李碧华的小说,老大说,是媚俗,但又暗藏玄机。的确,电影对于人关于“性”、“欲”的无法自拔作了深刻的揭露——就连法海也是。水漫金山的惨案中,原来的那层因为“孽缘”而注定被处罚的伦理观念被转换成,人不肯正视自己对情欲的需要以及自我欺骗的最后恶果。王维说:“安禅制毒龙”,仿佛就是这个故事之所以被改编的原型。青蛇就是法海心中的一条毒龙,他无法抗拒只好借由破坏许仙与白素贞来安慰自己。最后,青蛇飘渺远去,残留一片败景与懊悔。
《Shawshank Redemption》
哲学小王子强力推荐的作品。这是一部非常奇特的激励电影,彰显了有志者事竟成的道理——用乐观来维持生命。Andy最后于第19年成功逃狱,赶在可以申请“早退”的第20年离开监狱,用最艰苦的岁月证明了他至少为自己争取了1年的时光。就像电视剧里医生常说的:“不要说只剩下10分钟了,要说,还有10分钟”一样。小生倒希望结局更黑暗一些,把希望磨灭,就像现实一样,屈服于一切腐败、黑暗的权利的阴影之下。所谓“凡乌托邦作品都是反乌托邦的”,那么,激励作品,本质上其实也都是黑暗的吧。
《看起来很美》
电影改编自王朔的同名小说,用儿童的视角批判了恶心的成人世界。幼儿园像集中营,监狱,儿童必须遵从一切规定与指示,让人不禁想起文革、下乡、改造。所有小孩子一起拉屎、洗手的画面,乍看之下很可爱、很美,其实充满怨愤与抗议。全剧外景似乎都在故宫取景,加强了一层禁锢,一层食古不化,一层逃离不了的历史宿命。当小朋友们对抗妖怪失败后,方枪枪开始变坏,用权力中心眼里的“堕落”来反抗,最后逃离这个幼儿园(幼儿园的孩子经历失败后似乎屈服了,枪枪倒成了世人皆醉我独醒的屈大夫),睡在残垣之上。但,他仍走不出红墙黄瓦的框架,永远被禁锢在这样一种现实当中(他们还在搜索呢)。
《太阳照常升起》
姜文导的这部片子看得小生晕头转向的,很多错合,很多奇怪离奇的情节,意象化,语言失去张力。听朋友说“太阳照常升起”就是一个阳具的意象,一下子联想起《寂寞的十七岁》里的那个日晷(何桑的专利发现)。笼统的一种感觉,一种政治批判,大致上可以这样说,在无尽的混乱、疯癫、通奸、杀戮、诬陷之后,一切仿佛如题,“太阳照常升起”,好像说着日子还是在过着。而以追忆、回溯作为结局,仿佛又意味着,这种“照常升起”,又继续轮转着那种混乱荒谬的宿命。
《非常突然》
这部片子看得小生惊心动魄,原来它的最后一幕一直残留在小生遥远的印象当中,直到重新观看之后,再又浮现出来——原来曾经看过。这是相当典型当代香港电影对于回归的阴暗再现。这是一出没有存在希望的电影,结局是所有作为主角的警察与悍匪同归于尽。潘朵拉的盒子里锁着了希望,而希望就是电影开头那位憨厚的河北劫犯。他被捕入狱,而其他所有恶的元素都被释放到人间里去,血腥开始上演。当所有人以为悍匪被歼灭之后,疏于防备之下自食恶果,这就是“非常突然”的涵义。当然,引申来看,对于回归这个课题,对当时的港人来说,也是“非常突然”,以至产生了对未来这样黑暗的想法。剧情里的悍匪是中国人,明摆的隐喻。婴儿死亡、女性被强暴杀害、廉政公署调查上司、所有感情戏出现在阴雨天里……种种意象都朝着地狱里前进。这是部黑暗到不行的电影,暂时小生回忆不起来任何留下希望的画面,除非是Jimmy或者是那位河北犯人。
小生还看了《Da Vinci Code》(剧本的确是很精彩的,只可惜自己对基督教不很了解)、《城南旧事》(英子真的很可爱)、《马路天使》(很经典)、《玫瑰人生》(很传奇的传记,一切都写在了开头中的暂时失明以及重获视力当中)、《Die Hard 4》(剧情也是很棒的,也发挥了对科技的隐忧)、《霸王别姬》(哥哥永远的经典)、《Les Choristes》(汲取了音乐忘记了剧情,还有一份感同身受的合唱经历)、《超市夜未眠》(总觉得英国电影卓尔不群,时空停顿与画画结合很有意思)……
大概就是这些,胡乱说了一通,有些真的太肤浅,另外有些简直是过度诠释。也罢,看了这么许多电影,“好练”发言一下也是应该的,哈哈哈。
4 comments:
you better don comment on Davinci code lor~
我明天考電影研究誒
太得空?你可以考慮去看白毛女神女愛奴新傳新女性
再不然就看藍宇春光乍泄盛夏光年喜宴愛情萬歲
啊
超high的說 = =
楼上讲的电影很象很老将的,
什么年代的?
你讲的这些电影还满感兴趣的,
尤其是悲剧……
最近喜欢看一些比较悲的电影,
让自己在比较后变得很幸福,
也只有这样,
才比较平衡……
变态!
需要去看精神科了……
Oh~~ I watched Shawshank Redemption before.. It's very nice leh~~
Watching movie is indeed very enjoyable~
Post a Comme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