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投名状》第一卖点便是星光灿烂,三大实力派兼偶像派巨星携手合作。电影以屠杀开始,以屠杀结束,把三个人的故事放入一个残酷的屠杀世界中,企图为每个情节作另类解脱。
我很可惜的认为电影篇幅无法更强烈渲染三人结义的情深意重,很仓促的就跳过了,并且让人有一点莫名其妙。
女主角有一段穿过重重贞节牌坊去找庞青云的片段耐人寻味,意思是很明显的。爱情与贞洁的关系,还有“穿越”的这一动作,都预示着未来二人间情不能自已的和在这一语境下不能完美的爱情。他们俩的爱情是很需要“穿越”的,除了第一次的穿越牌坊,还有穿梭于战壕的激情和最后一次“穿行”水乡的意外事发。对比三次情况,你会发现,第一次的冲破枷锁还有第二次战争压力下的“穿越”,是那么危险却又成功的。而最后一次的安逸事发就随着水流一样,让故事的破局一发不可收拾,“恰似一江春水向东流”啊!
看这个故事,更多表现的是兄弟情,这是中国古代传统的巨大命题。“投名状”的三人结拜,让人不禁想起“桃园三结义”;一村子的勇士一百零八人不禁要串起“梁山泊好汉”的故事(据悉“投名状”这概念,引自林冲上梁山的故事)。但恰似“忠义”为中心的底下,导演更想表达的是英雄无法造时势的悲凉。我是肯定剧里兄弟之情谊的,因为导演似乎不想单纯地让人以为权力斗争下人心的腐化还是什么的。
这很复杂,到后面二虎与青云起冲突后,一直变换的镜头,一下子是三人结义,一下子是三个戏子,再一下子是三个老臣,简单说,混乱的叙述无疑在阐释一种复杂性。其实,三个主角都是戏子,在这个以“牺牲”换取“好处”的剧本里上演不断轮替的角色。你不能说谁是好人谁是坏人,只能说谁谁谁都是复杂的政治体系与斗争中牺牲掉的棋子。
政治斗争的残酷就表现在三个元老淡淡的圆桌谈话中,杯茶口酒、风轻云淡之间,很多人命便灰飞烟灭,这就是那样一个时代。你不能去怪谁。还有不露面的太后,就是那种阴沉、暗藏的巨大危机的象征。
以前的故事充满希望、理想主义,现代的编剧更喜欢突出那种无奈,那种个人在大环境中努力求存、努力挣扎不果后的拮据的哀伤。所以这时候就需要用“情”来疗伤。你看最后一幕,庞青云对午阳说:“快,投名状!”时,那坦荡荡的模样,纠葛不就似乎厘清了吗(一切都是因爱成恨吧)?
看了一次后就想说说一些什么,如果要研究,我看可以写毕业论文了——论电影《投名状》与历代“刺马案”故事的现代性命题——靠,那会死人!
4 comments:
其中一些人物个性刻画凌乱..苏州头领.自杀在二虎剑下一段.仔细想一下可笑.自古交战.斩首使节的事情多了。有这么傻的头领. 有意死在使臣刀下的.可能吸了太多x片烧坏脑袋, 也就投名壮里有.....而赵二虎呢,当贼匪,抢军粮一段可见其杀人凶捍.杀人不眨眼睛.屠城三天残害百姓自觉天经地义. 杀人如麻的土匪头子, 杀降现出妇人之仁. 与敌人大讲予腐义气,哭死过去...导演思维真有意思. 有点不符合常理.不真实.不现实.. 个性刻画凌乱, 前后矛盾百出, 赵不相信这位大哥,一次又一次反庞,看似尊重的行为却释放出嘲讽的意味,不明白什么是战争谋略。兵变 发饷 基本上除了「或者大哥是对的」,从来都不怎觉得他把李当成大哥,或对大哥有半分了解及兄弟情, 却在最后独自救人, 逻辑混乱, 这个情景是为煽情为了表现主题硬安上的, 行为更不像一个当了十多年匪首的人
兄台之言不无道理,但我总想辩解一番,毕竟电影篇幅之不允许。人物性格变化要在1个半小时体现全面是比较困难的。庞也口口声声提到“打了五年仗”,所以不能体现的性格变化都只能在想象之中了。
的确,电影人物塑造过程过于仓促粗糙,但我觉得电影最大的意义仍在于其与历代“刺马案”之关系命题之间吧。
不过,陈导还是得加加油的。这片子也不失为一不错的商业片。
投名狀編劇有點腦殘看得太多港式江湖片!
什麼人最講’義氣’?黑社會是也!對兄弟大講義氣,
對外人(非兄弟)刀光劍影,冷血殺無辜的人,焚城姦淫搶掠.
規則是自己(黑社會)的,跟別人規則,一定是別人負他,呼天搶地
還要裝B扮關公
如果真要說投明狀(其意義本質很邪門,而在片中意義含糊不清)最早放棄投明狀是老二(殺降,兵變,分糧)全都是陷老大/戰爭于不義.老大隨時被控包庇屬下,而老大多番忍讓是守投明狀及顧全大局
投名状编剧有点脑残看得太多港式江湖片!
什么人最讲’义气’?黑社会是也!对兄弟大讲义气,
对外人(非兄弟)刀光剑影,冷血杀无辜的人,焚城奸淫抢掠.
规则是自己(黑社会)的,跟别人规则,一定是别人负他,呼天抢地
还要装B扮关公
如果真要说投明状(其意义本质很邪门,而在片中意义含糊不清)最早放弃投明状是老二(杀降,兵变,分粮)全都是陷老大/战争于不义.老大随时被控包庇属下,而老大多番忍让是守投明状及顾全大局
Post a Comme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