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1 January 2008

死亡

那是刚毕业的无业游民时期,呆在家里看日剧。那天早上,家里没人,我躲在房里看《白色巨塔》的大结局。坏人财前病死了,我竟然为之流泪,还泣不成声,窝在被里头哭——我看到一个大社会阴影下、日益利益熏心的人,临死前的告悔。

那是刚来大学的日子,看日剧也成了打发时间的好消遣。众口推荐《一公升的眼泪》,好吧,那就拿来看。总共十一集,我哭了十一次!难以想象,我泪腺的薄弱意志力。通常我们看日剧都是三两天密集解决的,没想到这部片子,沉重得无法让我一天多看一集,因此我花了一个星期来完成这“一公升的眼泪”的累积——我看到病魔是如何摧残一颗天真无邪的心灵的,也看到那心灵倔强的伟大。

那是刚才,我看完《相约星期二》的瞬间,眼泪哗啦啦地流下来。我从来不曾被文字这般感动过,我什么都没想,可泪就不停划下,直到我把书本阖上。我仅花了三四天的工夫就把它看完了,起初没什么感慨,到后来越来越能体会那感觉——死亡,我看见一个肉体濒临死亡,一个灵魂的升华。

火葬,你有看过火葬吗?莫里(Morrie)最后要求火葬,他说:“别把我烧过头了。”

那是个难忘的场面:我们排成一列,去看她最后一眼,那叫做“瞻仰”。她就冷冰冰地躺在那木盒子里面,木盒子就硬邦邦地瘫在那熔炉前,那是屈服还是看透?那一刻,你不知道该怎样,连哭也哭不出来了。熔炉缓缓地张开嘴,慢慢哽咽它的舌头,渐渐吞噬她和她的身体,一切灰飞烟灭。那个过程是残酷的,她就永远消失了。

凯雯写过一篇文章,好像叫“什么什么聚会”的,我在班上偷看,在座位上偷哭。她描写得很棒,“这是一场特别的初中聚会”。那天,我们乘着Cikgu Sek的车子,从学校来到UluTiram一带,除了老师外,是五个大男生。“聚会”来的人很齐,都穿着校服,一片苍苍的白色,很符合这一幕剧情。

法师念念有词,吟唱着古老的语言,行着传统的仪式。我们不知所措地跟着低头不语。这是第一次“瞻仰”,轩宇扶着柱子哭了。“我很后悔……”他说。他说了大家心底的话语,我们都很后悔。

火化后,似乎我才惊醒过来,蹲在子洋妈妈的车上号啕大哭,一路从殡仪馆哭到家里。坐在一旁的思微吓坏了,子洋也沉默不语,大家都笼罩在悲伤之中,只不过车子仍不停地走着。下车了,我跟大家说“拜拜”,但我没来得及和她说“拜拜”。也许,那就是轩宇所说的“后悔”吧。

彩莹的去逝,是我面对的第二次“死亡”。第一次是阿公的去逝,那时还小,甚至还很期待那个聚会,并不觉得死亡是个怎么回事。直到事后才发现,家里从此少了一个人。少了阿公的吆喝声、那轮椅、还有那夜壶……

“死亡终结了生命,但没有终结感情的联系。”

我第三次面对亲友的逝去也是在高中,她是给了我名字也给了我“小老虎”称号的伯母。我面对死亡的方式,便是流眼泪,便是用枕头、被把自己包起来,鸵鸟式的那种逃避的眼泪。正巧那之前我们去了一趟吉隆坡玩,大伯和伯母带着我们到处逛,还有小叔一家。我们在KLCC那拍了一张照,大家都陇在一起,只有伯母的位置有点距离。照片让我觉得不安,从此我们真有了不同世界的距离了。

阿嬷最近身子真的很不好,我们长一辈的又开始不知道在干什么了。和大姐提到这事就很愤慨,难道,就不能让阿嬷快乐一点地度过人生最旅程吗?最近看了很多关于死亡的东西,《太阳之歌》、《偷书贼》还有《相约星期二》,我真的有种担心、顾虑。眼看年关将至。

3 comments:

Anonymous said...

唉,我也是超级害怕死亡的。自己死没关系,最怕身边的人离开自己。每次看戏看到死亡的情节,我真的哭到不像样。

看过曾广志的《与死神和下午茶》,对死有另一中想法,但心中还是很惧怕身边的人离开。有时瞬间想起身边的亲人朋友离开,就会掉泪掉不停。

啊,真的很难接受!祖母和外婆都是火葬的,那一幕是最最难过的。

所以,我们现在能做的就是, 真的要好好珍惜身边的人,关怀、体谅,也把爱说出口。

愿大家平安喜乐。

- 孜

Anonymous said...

我想我们爱的人离开了都会很痛苦的
但就像你说的:“死亡终结了生命,但没有终结感情的联系”
所以他会永远活在我们心中
虽然永远都无法见面了!
加油咯~~

Terrence said...

其实,《白色巨塔〉里,财前被写成是坏人,对他是有一点有欠公平的。我觉得这部戏最经典的地方就是在最后一集,一手栽培他的恩师,东教授为他执刀,结果,手术的结果就和之前那位死在他手下的病人结果是一样的。财前唯一幸运的地方是他的病情已经很严重了,所以为进行手术,得以比那位死去的病人活得更长。他的医术不高明吗?然而,我们活着的世界有太多的未知数了。不管在当今科学,哲学,还是任何的一门学科,都没有一个 universal theory 可以解释一切。

所以,什么是死亡呢?什么是真理呢?在没有明确定义的情况下,我们也许什么也不知道。